***希臘危機 - 公投將決定是否續留歐元區***
上週市場對希臘的紓困談判寄予厚望,但結果仍是談不攏,歐洲央行又宣布凍結融通希臘銀行的金脈,再加上希臘無預警將財政改革方案交換紓困方案訴諸公投,反而將希臘一步步推向倒債與脫離歐元區的懸崖,而金融市場也在希臘危機即將全面引爆下出現大震盪。歐元一度重貶2%,跌破1.1美元重要支撐,促成具避險性質的日圓和瑞士法郎量升值,而震央希臘10年期公債殖利率大漲14%至超過3%,2年期公債殖利率更竄升33%,一口氣狂飆逾12%,一時間金融市場陷入極度的恐慌。
究竟在這個週末發生了什麼事讓希臘成為新聞焦點?在這之前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希臘債務的問題,希臘因積欠國際債權人、IMF和ECB鉅額債務,但始終不願透過「減赤、增稅」的撙節方案來避免步入違約。而本月底希臘必須償還IMF約16歐元的欠款,但幾乎沒有現金的希臘早就應該與國際債權人作好談判協議以取得最後一筆72億歐元的紓困金,好讓希臘能及時還債,但雙方談判卻一直陷入僵局,無法在財政改革方案上取得共識。因此在6月22日,希臘政府重新提出新的改革方案,但債權人卻以該方案的緊縮規模未達標準而拒絕,並接著在6月25日希臘與歐元區財長的協商破裂,讓希臘無法順利取得72億歐元的紓困金。
到了6月26日(五),國際債權人提議5個月120億歐元的紓困展延計畫,並要求希臘必須達到改革標準,結果希臘總理齊普拉斯並不領情,隔天(6/27)齊普拉斯宣布在7月5日對債權人所提財政改革方案交付公投,若公投結果贊成債權人的財改方案,則希臘便可重啓紓困條件的談判,並繼續取得紓困金以避免爆出脫歐的疑慮,但若公投結果是拒絕,則希臘將無法再取得紓困金而違約,並可能會退出歐元區。也許希臘民眾認為希臘可能已經距離「退出歐元區」不遠了,因而出現了擠兌潮,令希臘的存款水平跌至2004年5月以來最低,擠兌的爆發也讓希臘政府不得不在6月29日祭出資本管制,關閉銀行與股市,而正式因為希臘債務問題的深化、希臘退歐加深,促成6月29日全球金融市場大亂。
但問題點在於,IMF的還款期限是6月30日,但希臘的公投時間是7月5日,這表明希臘幾乎確定無法在今天還款了,也就是希臘確定違約,而後續將會如何發展呢?根據希臘《論壇報》委託民調機構在6月24日至26日期間所做的民調顯示,67.8%的民眾仍希望希臘留在歐元區,只有25.2%的人選擇恢復舊貨幣德拉克馬;而在與債權人的協議方面,66%的民眾願意希臘與債權人達成協議,只有26.5%的人願意冒違約和退出歐元區的風險與債權人對抗,因此從民調的結果來看,若希臘交付公投,很可能出現「接受紓困條件以取得紓困金」的結果,這樣一來,「希臘脫歐」的疑慮將「暫時」解除。
但為什麼說「暫時」呢?因為即使公投決定「贊成」債權機構的條件,希臘政府也還有兩個挑戰等著它們,一是歐元區各國領袖不可能再相信齊普拉斯能夠獲時改革措施,屆時希臘政府可能需要重組內閣,齊普拉斯可能被迫下台,這將重演2011年希臘前總理巴本德里歐被迫下台的歷史,第二是,由於目前的紓困計畫只到6月30日,因此新政府談判完成的紓困計畫仍需經過歐元區各國政府批准,而這些動作全都必須在7月20日完成,因為當天希臘須還歐洲央行35億歐元的債務,如果趕不上時程,則幾乎可以確定新的紓困計畫將胎死腹中,屆時希臘可能還是免不了退出歐元區一途,並發行新貨幣重新開始。
但希臘脫離歐元區對市場的影響也以不弱2011-2012年當時那樣強烈,因為(1)希臘GDP佔歐元區GDP比率僅2%,影響相對有限;(2)歐元區整體經濟逐步改善,防火牆機制也更為完善;(3)歐元區銀行體系對於希臘曝險降低,整體曝險金額已自2010年的2000億美元,大幅降低至350億歐元;(4)歐豬其他國家持續進行撙節政策,債務體質持續改善,因此希臘問題應屬於單一國家風險,未來發生系統性風險機率已大幅降低。現在看來,「希臘脫歐」比較像一家百年老店關門而已,而不是向雷曼兄弟當年破產的情況。